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首页 >> >> 正文
我做老促会工作的一点感想
[来源:石泉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 | 作者:孙富勇 | 日期:2014年12月2日 | 浏览2969 次] 字体:[ ]

  从2010年底开始,我担任县老促会会长转眼已是四年了。在这四年中,我几乎走遍了石泉革命老区的山山水水,广泛接触了老区的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听取了老区群众所急所需的意见和建议,深深感到老促会虽是一个社团组织,但它的担子并不轻松,责任依然重大。


  石泉县是一个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全县1525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川坝和丘陵仅占总面积的10%,90%的面积全部是山、沟、河流。坡地、陡坡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75%以上,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农村贫困面大,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作为老区建设促进会这样一个社团组织,面对这样繁重艰巨的任务,我们怎么办?首先定好位,老促会是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的一个社会团体组织,它的主要职责是为老区建设发展开展调研活动,为当地发展出谋划策,协助老区人民解决力所能及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助推老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改变老区的落后面貌。我们的力量有限(包括人力、财力),在职责范围内,根据老区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立足于实际,立足于办得到、立足于既解决问题又不增加群众负担。2011年老促会刚刚换届不久,就接到池河镇和后柳镇的群众反映,全县202个村,95%以上的村都通了公路,唯有池河镇的桂花村、后柳镇的鲤鱼村、磨石村至今未通公路,境内群众依然靠肩挑背负过日子。我们组织有关部门到现场踏勘,这条贯穿池河镇桂花到后柳镇的一心村,全长16.5公里的村级公路从基础处理到路面硬化,需要一笔巨大的资金才能解决问题,靠老促会一家是无能为力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找到了时任交通局长何运勇同志,和他一道到现场察看,认真研究了工程的可行性,最终达成了,用老区项目资金打底子(处理路基础),交通局负责打面子(即硬化路面),后柳镇和池河镇政府负责征地和纠纷的处理,工程质量和督催进度以及验收由县交通局负主要责任,县老促会协助的协议。通过8个多月的艰苦努力,这条全长16.5公里村级公路终于全面竣工。随着公路的修建,使这三个村的两仟多群众结束了祖祖辈辈肩挑背负的历史。


  2011年3月,我和老促会的其它同志一路到当时的红卫乡秋树坝村开展调研活动中了解到。红卫乡政府在秋树坝村委会的河对面建一处有30多户的移民安置点。当时,安置点的基础已完工,正待修建安置房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安置点隔着珍珠河,修建所需材料和人都无桥过河,致使工程停工。我们了解这个情况后,请设计人员专程到现场察看,经反复考察,认为有必要在此处修建一座便民桥,以解决安置点群众过河难的困难。最后老促会从老区项目中,安排26万元资金修建了一座跨度25米,含引线近一百米的公路桥,解决了秋树坝村安置点30户100多群众过河的问题。2012年2月,城关镇百乐村一、二组,全组17户,99人,多年以来由于和村级公路隔一条河,且不要说运送物资的车辆过不了河,就是人也难以行走。每到天雨和寒冬,洪水暴涨,河水刺骨致使对岸群众无桥过河,学生无法上学,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困难,群众早都盼望在这里修一座桥。但由于河面较宽,工程量大,群众无力承担修桥资金的负担。经过老促会现场勘察,技术人员精心设计,从老区项目资金中安排25万元,修建了这座便民桥。村、组群众再也不为过河而犯难了。面对石泉山高坡陡、沟多、河流多的实际情况,过去由于受一村一路的限制,很多村都是几条沟,多条小河,虽然修通了一条主干线,但不少的村民小组、隔河的大量村民都是望路兴叹,依然还是过不了河,通不了路。有些村民对当地村组干部意见很大,甚至影响到正常工作的开展。城关镇元岭村五组、池河镇草庙村一组、熨斗镇双坪四组就是一例,全村其它各组都通了水泥路,而这些村民小组还是乡间小道,更谈不上通水泥路面了。村干部到这些组开展工作,往往由此而受到阻碍。我们在了解掌握这些情况后,分年度、有计划的帮助这些村组修通了水泥路,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具体困难,缓解了村组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对经济发展的一些项目,我们也给予大力支持。如城关镇丝银坝村,镇村干部从外地引进一家种养殖业项目落户在该村饶丰河对面,在实施进程中,遇到最大困难是中间隔一条饶丰河,养鸡所需饲料和生产出来的鸡蛋无法过河,得靠铲车的车斗送来送去,一遇洪水,连铲车也无法过河,每天数万只鸡面临无饲料的危险。镇政府几次来我会求助,请求在这里修建一座便民桥,以解决该项目发展瓶颈难题。我们经过考察后,认为这里确需建一座桥,但由于老区项目资金有限,需要多方面共同筹资才能完成这项工程。我们除安排一部分老区项目资金外,还专程到西安为修桥募集资金,目前这项工程已开工建设。


  由于老区项目资金的性质所决定,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县上一些大项目覆盖不到的深山和边远地区,这些地区是真正的革命老区,是红军经过和驻扎的区域。全县202个村,我们实施项目的92个村,其中80%以上都在哪些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部分群众生产生活还相当困难的革命老区。熨斗镇的板长村、齐建村、迎丰镇的三官庙村、火石沟村、香炉沟村都是一些既偏远又贫困的村子。这些地方,国家大的项目根本安排不到这里来,村民过河的困难始终难以解决。近几年,我们利用老区项目给这些村分别修建了9座便民桥,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迎丰镇高涧村、香炉沟村居住着350户,1100人。前几年,两个村群众在县、镇政府的支持下,修通了村级公路。但是由于隔着池河,虽然村内通了路,却无法与外界勾通,池河水稍涨,人、车都无法过河。多年以来,两村群众都盼望修一座桥,彻底解决隔河相望而不通车的困难。我们到现场察看,如修一座跨河公路大桥,最低所需资金180万元。经过专家论证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认为可以投资50万元修一座过水路面桥,就能解决问题。于是,我们多方协调,多方出资,齐心协力,终于在九月份一座崭新的过水路面桥竣工投入使用。


  中池镇的青泥涧村四组(又名龙洞沟),全组29户,121人,沟外四通八达,沟内连条简易路都没有,全组村民被封锁在深山里,几乎与世隔绝。但四组的耕地条件较好,沿沟水田连片,人均耕地2.5亩,其中水田就占0.9亩。这里的老百姓因本组土地条件好,自然资源丰富,都不愿意离开家乡,企盼着政府能给修条公路,解决沟里通行问题。我们和镇村干部步行3.8公里,现场踏勘了龙洞沟的全程,沿途了解和听取群众的意见,深深感到老百姓在这里生活真不容易,经过认真研究,争取多方面支持,决心修通这条全长3.8公里村级公路。在县考核办、中池镇党政领导和县老促会的共同努力下,这条投资50多万元的村级公路终于修通了。路修通后,隔河部分村民仍无法上路,老促会又安排资金修建了两座便民桥,使龙洞沟的村民多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池河镇力建村三、四组,位于池河的南岸。但三、四组(又名黄金垭)距离池河较远,全组47户,200多人饮水始终困难,一遇干旱,全组几乎无处取水,只能在一公里以外的池河去挑水,为争得有限的一点水源,经常发生矛盾,甚至打伤村民。情况反映到老促会后,我们立即到该组实地察看,认为这个工程急需进行,以解决老百姓的饮水困难。我们在征得镇村领导和当地群众同意的基础上,实行群众投劳,驻村扶贫工作组出水管,老促会出资的方法,促使这项人畜饮水工程即将竣工。今年九月,喜河镇中心村一条通往团结和汉阴县建康村的主干线公路,今年由于洪水的冲击,致使位于中心村境内的一座主要桥梁成为危桥,眼看公路通行中断,镇领导非常焦急,找到老促会要求解决困难。我们到现场察看后,认为这座桥关系到两县三个村数千群众通行的大事,如不及时解决,群众对政府将会有很大的意见。我们在今年老区项目全部安排完的情况下,特事特办,会同交通部门一道,想尽办法,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原地新修了一座新桥。


  四年以来,我们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根据实际情况和群众的要求,不厌其烦,不辞辛劳深入到老区的各个乡村,为老区群众办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共在全县92个村,修建便民桥93座,新修和改造村组公路11条,全长33公里,人畜饮水工程1处,支持社区建设工程2处,共计投资783万元。


  我们老促会驻会的3名同志(一名会长、一名副会长兼秘书长、一名司机),一辆汽车,长年坚持奔波在老区的各个角落里,听到和见到的事很多,凡属听到群众正当的意见和呼声,我们都不敢马虎,只要我们力所能及办得到的,千方百计想办法帮助解决。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现在还很贫穷的地区,我们更加予以重视,我觉得,只要是真心实意为老区群众办实事,是不会错的。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实现城镇化,农民都要搬到城里来住,似乎农村建设就没有必要搞了。今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省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时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4—5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很显然,那种漠视农村建设,偏顾一头的观点是片面的。我们要全面正确的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同样加大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